据南方+记者了解到,自2024年9月26日起至12月31日,内地微信支付用户在澳门社区商户,使用微信支付完成单笔满200元或500元的消费后,将有机会分别获得25元或75元的电子代金券,在下一笔消费分别抵扣相关金额,满100元减25元,300元减75元。数量有限股票配资是做什么的,先到先得。
点击收听本新闻听新闻1990年8月30日,钱穆先生在台北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钱穆作为有名的历史家、教育家,他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是公认的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代宗师”。有句话叫“北胡适,南钱穆”,足见他有多么的厉害。
1967年,钱穆被蒋介石邀请前往台湾任教,可他在台湾生活的23年里,无时无刻的不在想着故乡,能够回到故土,落叶归根成为了他最大的心愿。
钱穆
可惜天不遂人愿,钱穆先生直到去世也没能回到自己的江苏老家,而是在台湾度过了余生。
在钱穆去世之前,他叮嘱自己的妻子胡美琦,一定要把自己的骨灰,送回故乡埋葬!千万不要把他留在台湾的土地上。
面对这个要求,钱穆的夫人又能否实现呢?今天我们就将走近这位国学大师,了解他的非凡一生。
未尝一日废学
钱穆是江苏省无锡七房桥人,他出生于1895年,字宾四,因此也被称作“宾四先生”。
钱穆送别侄子钱伟长(右一)
钱穆的父亲叫做钱承沛,钱家在当地是世家大户,著名的科学家钱伟长先生也是和钱穆来自于一个家族。
钱承沛在晚清时期曾经中过举人,颇有学识,却因为自己的身体太虚弱,实在无法赴任,只能在家教书。他们家族有一个祖训:子孙虽愚,诗书须读!
在祖训影响下,钱承沛把自己的两个儿子都送进了学堂读书。
钱穆在学堂中表现格外出色,他对学习有极大的兴趣,而且天赋也很高,年纪轻轻就能背《三国演义》!
钱穆
有一次钱穆在众人面前背诵《三国演义》的片段,结果是一字不拉,不免有些自鸣得意!
父亲看到儿子这样,感到十分不满,问道:“儿子,我问你桥梁的桥字怎么写?”
钱穆说:“是一个马加一个乔!”
钱承沛点点头,继续问道:“那么骄傲的骄字怎么写?”
“是一个马加一个乔!”钱穆回答完以后,父亲立刻说:“那你知道骄傲的含义吗?你昨天背诵时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钱穆
钱穆一听立刻低下了脑袋,父亲告诉他人生的路还很长,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仅仅会背《三国演义》是远远不够的,要懂得虚心学习才能进步。
在父亲的教育下,钱穆再也没有在学习上自满,而是脚踏实地,勤奋用功。
钱穆从小就对国学有极大的兴趣,这和他出生的时间有密切的联系,他出生的那一年,中日打完了甲午大战,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钱穆
钱穆回忆小的时候,街上人都说中国没救了、要被日本人占了,我们应该学习日本,倒向西方。钱穆不这样认为,他一直觉得我们的传统文化还有很高的价值,从小研习国学。
然而他平静的学习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1906年,钱穆的父亲因病去世,这一年钱穆才12岁!
父亲去世后,母亲蔡氏含辛茹苦的拉扯着四个孩子们长大,那个时候的生活条件极差,母亲还是坚持要让孩子们读书。
钱穆
蔡氏说:“我当遵先夫遗志,为钱家留几个读书的种子!”母亲的做法非常明智,知道自己读书不易的钱穆从此更加刻苦。
1907年,常州府中学建立了,钱家的同族、钱穆的老师钱伯圭资助钱家兄弟,让钱穆和哥哥前往中学读书。
钱伯圭告诉钱穆,以后不要再学习《三国演义》,因为这本书讲的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样的思想已经不能紧随时代的潮流,应当把目光放开,才能够有所收获。
钱伯圭
钱伯圭的话给了钱穆很大的震动,从那以后他熟读各种书籍,英语成绩也相当突出。他几乎把一天全部的时间都用在了读书学习上,养成了手不释卷的好习惯。
钱穆有多好学呢?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吾虽穷乡,未尝敢一日废学”!
钱穆冬天要读书、夏天要读书,夏天有蚊虫叮咬就把腿伸进瓮中,即使到了晚年,钱穆因为青光眼而看不见,也要摸索着课本看。
钱穆是足够幸运的,在常州上中学时,他的老师是国学大师吕思勉先生,钱穆在他手下学会了研究学问的态度和方法,受益终身!
吕思勉
可惜的是,学富五车的钱穆虽然一身文采,却无用武之地!辛亥革命爆发以后,他的学校停课,他被迫回到了老家,当起来了乡村教师,从此再也没有进入过学堂学习过。
身居教坛多年
1912年,钱穆在亲戚的推荐下在无锡的乡村当起来了教书先生,在教学的这些年里,钱穆走遍了无锡的每一寸土地,对这里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
原本立志考大学的他却没能去上大学,出身于乡野的钱穆,在这里开始了自己的学术生涯。
他一边教小朋友,一边阅读大量的经史子集,既然没有老师教,那就自己学!
钱穆
钱穆以刻苦的精神做学问,往各大杂志投稿,没过多久,他的文章就获得了社会上的反馈,大家都说他的文章观点标新立异,是一个奇才!
钱穆的脚步不仅于此,当时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来到中国做演讲,并讲了很多教育观点。
钱穆就学习杜威,用自己的学生做实验,看看中美教育理解上的差异,最后发现对杜威的教育理论不能照抄照搬,中美之间的差异还是很大的。
钱穆
1927年,钱穆应邀成为了苏州中学的国文老师和班主任,但是苏州却成为了钱穆最伤心的地方!
他刚刚在苏州安定下来,就迎来了人生中的一系列挫折:首先钱穆的妻子在生子的过程中去世,大人小孩全都没保住。
接着钱穆的哥哥准备帮着钱穆料理妻儿的后事,然而哥哥也去世了!钱穆的哥哥才三十多岁,正值壮年,两个月连着三个亲人离世,这让钱穆遭受了很大的打击!
钱穆故居
钱穆的父亲、爷爷都是三十多岁就不幸离世,再加上多年来钱穆也体弱多病,因此他格外的重视养生。
从此以后的钱穆喜欢清静,每天都要在打坐20分钟,安心进行思考;他还坚持一早去散步半小时,回来打太极拳健身锻炼;此外钱穆患有胃病,所以吃的东西格外清淡,这些习惯一直保持到了他临终前。
家人的离世给了他很大的打击,学术上他也遇到了矛盾!一直以来,钱穆都很喜欢胡适。
胡适
1928年,钱穆的偶像胡适来到苏州中学开讲座,钱穆趁机提出了自己在研究时遇到的问题,并询问胡适的态度。
面对钱穆的提问,胡适选择不予理会,让二人从此产生了裂痕。而且两个人对于传统文化,是有很大的争论,胡适认为应当学习西方,摒弃传统;钱穆则主张保留传统,取其精华。
二人在学术上的分歧很快被上升为生活上、做人上的矛盾,两个人经常在各大报社发表自己的文章,抨击对方的行为和观点,这场骂战成为了当时社会的热点话题,一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胡适先生去世前,二人才握手言和!
胡适
不过,这一系列的打击没有让钱穆的研究受挫,1929年,钱穆娶了一位新媳妇,随后他的文章《刘向歆父子年谱》被发表了出来。
这次钱穆一战成名,这篇文章获得了各方关注,他因此收到了北大的邀请,和胡适成为了同事。
胡适、傅斯年为一派,钱穆经常和他们为了一个学术问题而不断争论,虽然两方吵得不可开交,然而这种学术氛围,令人羡慕不已!
胡适
此后的钱穆多次前往各地演讲,他的脚步踏遍了祖国各地,从山东的泰山、孔庙,到山西的五台山、云冈石窟;从黄鹤楼、庐山瀑布,再到西安、洛阳的名胜古迹。
钱穆的脚步遍布了我国的各种文化名城,他每到了一个地方,就会兴高采烈地去带着学生们散步、观景。
每当看到这些历史古迹、秀美河山,钱穆在感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也不禁对古代的文人墨客,产生了无限的向往!也想以更认真的态度去寻找传统文化之光。
钱穆
1937年,在日本人全面侵华以后,钱穆离开了北大,辗转各地,一边教课,一边写书。
这个时期是钱穆一生的小高峰,他的经典之作都是在这时完成的。然而由于傅斯年和钱穆有很深的矛盾,所以抗日结束以后,北大没有给钱穆发去邀请函,钱穆从此没有进入北大教书。
就这样,钱穆兜兜转转,最后去了香港,再也没能回到大陆!
钱穆
乱世情缘,一生知己
钱穆前往香港时,走的太过匆忙,因此他的第二任妻子以及四个孩子都被留在了大陆。
钱穆也想回去,不过最终没能回到故土,只得在香港办起来了新亚书院。
香港的日子无疑极为难熬,这里潮湿的环境让钱穆难以忍耐。新亚书院接收的学生都是从大陆来逃难的人,他们根本无钱交学费,钱穆都是免费教学。
由于没有经费,所以钱穆连工资都没有,只能和学生们睡一起,打地铺。
钱穆
不过新亚书院的阵容相当的强大,除了钱穆外,还有唐君毅、吴俊升等一系列名人学者,甚至能和香港大学平分秋色。
钱穆也获得了蒋介石的注意,台湾方面多次邀请钱穆去台湾演讲,1950年,钱穆去了台湾大学,讲了第一课《庄子》。
钱穆的演讲在台大引起了轰动,虽然台大校长是和钱穆有过节的傅斯年,不过当时演讲的时候,全校五分之一的学生都挤到了这间教室,听钱穆的演讲。
傅斯年
这次演讲后,回到香港的钱穆获得了美国人的资助,经费宽裕了很多。事业有起色的同时,爱情也开花了。
在新亚学院有一个女学生,叫做胡美琦,她出身于南昌一个书香世家,比钱穆小了33岁。
当时她是钱穆先生的学生,在钱穆那里学了一年之后,去了台湾求学。
1952年,钱穆去台湾进行第二次演讲,结果演讲时,讲台上的横梁发生垮塌事故,将钱穆砸进了医院。
钱穆、胡美琦
胡美琦得知老师重伤以后,就多次前往医院照顾,细心的胡美琦很是体贴,让钱穆感到有些不好意思。
二人互相聊了很多,钱穆发现胡美琦是一个很有学问的女性,对她非常的欣赏。
然而钱穆觉得自己在大陆还有家室,自己还要回香港,再说胡美琦那么小,因此没有继续想下去。
钱穆、胡美琦
不久后,钱穆回到了香港,以为此生不会和胡美琦再见面。没想到,命运的安排让二人再次相遇,胡美琦竟然成为了香港的一位高校教师。
这次胡美琦对钱穆表达了心意,钱穆和她走进了婚姻的殿堂。这段老夫少妻恋引起了很多人的批评,然而只有熟悉钱穆的人才知道,胡美琦对他有多么重要!
金庸先生都对这段恋情大家赞叹,如果没有胡美琦,可能钱穆没有那么长寿。
钱穆
为了照顾钱穆,胡美琦辞去了自己的教师工作,全心当起了家庭主妇。
在胡美琦的关照下,钱穆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二个创作高峰,他晚年的经典作品都是在胡美琦的关照下才完成的。
而且胡美琦是钱穆一生中最能理解他的女人,被人称为“乱世情缘,一生知己”。
钱穆
胡美琦常说:“作为一个学者,不只属于他的家人,他属于一个时代,更属于将来!我从不把宾四视为己有,我应当完成照顾他的责任,让他做更大的贡献!”
可以说钱穆的一生深爱中国文化,而胡美琦一生深爱着钱穆。
此时新亚学院获得了香港政府的重视,和其他学院整合为了香港中文大学。
不过当年钱穆的好友唐君毅、吴俊升等人开始排挤钱穆,钱穆不得不从学校辞职,只身前往马来西亚教学。
钱穆
1967年,蒋介石看到钱穆漂泊在异国,招募他可以塑造一个礼遇读书人的形象,再加上台湾大学急需招纳老师,所以决定把钱穆招到台湾大学任教,钱穆再三考虑后,答应了邀约,在台湾走完了余生。
一定要回大陆
钱穆到达台湾以后,蒋介石马上将一处招待外宾的院落划给钱穆,钱穆把这里命名为“素书楼”,钱穆由此得名为“素书老人”。
虽然到了台湾安顿下来,可不知道为什么,钱穆思乡的心情在这时更为激烈!他经常坐在楼上,往西面看去,看到那波涛汹涌的大海,彼岸就是此生最想回去、再也回不去的故乡!
钱穆、胡美琦
遥想半个世纪以前,钱穆还在家乡兴办学校,奔走在家乡的土地上,再看看如今的自己,却漂泊在台湾,内心无限感伤。
他经常坐在窗边,独自吹箫,那悲怆的声音让闻者流泪,他内心的伤感不言自明!到了晚年,钱穆牙齿掉光,没办法再吹箫了,只能让学生吹奏或者听录音,思绪跟着箫瑟飘扬。
如果不是有他的夫人胡美琦在这里陪伴,钱穆可能已经熬不住了。
钱穆
思乡归思乡,生活却还要继续,钱穆和夫人喜欢种花、种草,陶冶情操。
他在自己的家门口种满了枫树,因为在他的老家无锡,那里的街道上曾有很多枫树,每次到了秋天,那一片橙黄的景象,让人怀念极了!
钱穆看到枫叶,就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回到了挚爱的家乡!可是,台湾作为热带地区,常年郁郁葱葱,树木从不枯黄。
钱穆
有一年,台湾竟然迎来了一次罕见的低温天气,门外的枫树竟然变成了橙黄色,钱穆见状,别提多么兴奋了,他赶紧和胡美琦出门,让胡美琦给他拍照。
看着橙色的叶片,钱穆的思绪飞向了远方,仿佛瞬间看到了无锡,看到了梦中的江南水乡,以及钱穆父母、兄长的脸庞。
晚年的钱穆身体条件极差,他患有青光眼,看书都模糊了,可他不听医生的劝阻,必须要看书。
钱伟长、钱穆
钱穆还继续教书,一直坚持到了1986年才退休,此时的他已经91岁了!
钱穆喜欢和学生们相处,也喜欢研究学问,遇到一个有趣的课题,经常能高兴的睡不着。
有的时候,钱穆也会在台湾旅游。1975年,在台湾80大寿的时候,他前往台南玩耍,路途想到了去世多年的父母,又一次留下了眼泪。
在这样的情况下,钱穆大笔一挥,写下了《八十忆双亲》,这篇文章在台湾发表以后,引起了很多在台大陆人的共鸣,无比真挚的语句让无数的人闻之潸然落泪!
钱穆
好在1980年,在两岸政府的合作下,钱穆和自己在大陆的四个子女取得了联系!
他们一家去了香港团圆,这是钱穆那么多年来第一次和子女见面,别提多么开心了!不过钱穆的两个女婿以及老家的其他亲戚都没见到,钱穆感到有些遗憾。
他向政府请求,希望能够全家团聚!这个愿望竟然真的实现了!在两岸政府的合作下,1984年,钱穆90大寿的时候,钱穆在大陆的所有儿女、子孙、亲戚全部前往台湾,给钱穆过寿。
素书楼
这是钱穆这些年最高兴的一次,大家陪了钱穆一个月,让钱穆格外的满足!弥补了这个遗憾。
其实钱穆也想回到大陆,不过两岸尚未完全放开,再加上他身体多有不便,因此迟迟未能成行。
钱穆原本想退休后调养一下身体,再回老家看看,谁也没想到,一件事竟然让钱穆在忧愤中离世!
素书楼
1990年,台湾当局突然声称钱穆的住宅是非法侵占所有,应当依法收回,注重名声的钱穆得知以后悲愤交加,怒而搬离了生活了23年的素书楼。
3个月后,钱穆不幸离世,在他去世前,他拉着胡美琦的手,说道:“一定不要把我留在这里,我要回到大陆去!”说完就不幸离世,享年96岁。
钱穆去世以后,胡美琦遵守他的遗愿,迟迟没有给钱穆下葬,而是暂时放在了台北永明寺内,暂时存放。
此后的两年,胡美琦奔走于两岸之间,最终成功将钱穆的骨灰带回了大陆,埋葬在了苏州。
钱穆之墓
2012年,胡美琦也因病去世,她的骨灰和钱穆合至一处,两个漂泊在台湾的大陆人,终于回到了家乡。
虽然钱穆先生已经长眠股票配资是做什么的,但他的著作将万古流传!我们也相信,中华文化将会如他所想的那样,在经受西方文化的冲击后,永远流传,历久弥坚!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