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张世昕介绍买股怎么加杠杆,27日,《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已公开发布。近年来,我国社会物流成本水平总体保持下降态势,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由2012年的18%,降至2023年的14.4%。也就是说,每创造100元GDP所支出的物流费用,从18元下降到14.4元。综合来看,全社会物流成本仍有较大下降空间。
据悉,杭州骋风而来、四川发展投资、智路资本、紫光基金四名重整投资人均表示,重整后将借助自身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协助*ST合泰提升盈利能力,根据企业情况注入协同资产,推动公司发展。值得一提的是,重整投资人之一的杭州骋风而来,主要业务发展方向包括智算中心硬件集成、AI算力交易平台业务以及算力应用业务。公司核心成员均来自阿里巴巴、思科、华为等顶级科技企业,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深厚的技术背景,为企业技术创新与服务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此外,重整另一投资人智路资本,是一家具有全球化视野及产业资源的专业股权投资机构,专注于半导体核心技术及其他新兴高端技术投资机会,投资了UTAC(全球前十的半导体封测企业)、日月新ATX(全球前十半导体封测企业)等多个项目;紫光基金作为新紫光集团旗下唯一全资控股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专注于高科技行业的产业投资;四川发展投资实际控制人为四川省国资委,是四川最大的国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ST合泰第一大股东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自身及旗下锐捷网络(301165)等上市公司在云计算、半导体等业务方面均有涉及,若重整成功有望与上述投资人实现彼此赋能。
11月30日上午,由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和广州图书馆广州纪录片研究展示中心共同主办的陈汉元“记录”艺术和思想研讨会在广州图书馆举行。来自纪录片学界和业界的人士以及陈汉元先生生前的挚友相聚羊城,共同回顾和梳理了陈汉元的电视美学思想,并回忆了陈汉元先生的人生故事。
陈汉元是中国电视艺术家,同时也是纪录片界的领军人物,曾任中央电视台总编辑、中央电视台副台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会长,在他身上折射着当代中国记录运动的观念、价值体系和艺术追求。上世纪80年代,在陈汉元的推动、策划和组织下,诞生了一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代表作品包括《收租院》《雕塑家刘焕章》《话说长江》《话说运河》等,其中《收租院》和《话说长江》的“解说词”被纳入小学语文课本,成为了中国纪录片“权威记忆”的重要部分。
2021年12月20日,陈汉元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1
陈汉元的电视美学思想
让普通人成为纪录片的主角
本次研讨会共分为“主旨发言”和“圆桌讨论”两个环节。在主旨发言环节中,陈宏和张同道两位嘉宾从陈汉元的电视美学思想出发,总结了他的创作理念和人生哲学。
展开剩余87%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会长陈宏在其《高山仰止 风范长存》的主旨发言中,对陈汉元的代表性作品《收租院》《雕塑家刘焕章》和《话说长江》等进行了系统梳理评述,并从学术角度总结了陈汉元的创作美学风格。
“陈汉元先生是中国纪录片领域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他的创作深深扎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学的沃土,又以深沉的家国情怀反映了时代精神与文化潮流,其风格具有鲜明的纪实性、文学性、创新性、正能量,能让人雅俗共赏,更重要的是特别重视‘人’。”陈宏分享称,那个时代不少片子只见物,不见人,但陈汉元让普通人成为纪录片的主角,也让观众看到真实的人、鲜活的人、大写的人。
陈宏。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纪录片中心主任张同道以《一个人与一个时代:陈汉元纪录观念嬗变》为主题进行发言,他从创作观念和美学思想等方面回顾了陈汉元先生的艺术生涯。张同道认为,陈汉元先生的真正成就是从《话说长江》开始的,这部作品以人为中心,用电视表达人类的感官体验,开创了一个电视新时代。他表示,“上世纪八十年代孕育了中国的文艺复兴,一批有担当、理想和才华的人,留下了珠穆朗玛峰一样的精神遗产。杰出的人物总是顺应时代,拥抱时代,引领时代,陈汉元就是中国电视的标志性人物。”
张同道。
1
现场嘉宾分享“我”与陈汉元的点滴
湖北广播电视台高级记者、纪录片导演张以庆以《陈公汉元老的点滴碎片》为题,分享了从上个世纪末直至陈汉元先生逝世,二十多年时光里关于陈汉元先生的一个个小故事。他说,陈汉元先生是一个幽默的人,也是一个不爱谈理论的人,“陈汉元先生不喜欢作概念叙述,因为幽默是轻松的深刻,为此我们永远不要严肃的肤浅。”
张以庆。
作为与陈汉元先生交往笃深的业界人士,国家一级文学编辑、广东广播电视台导演马志丹以《二十三年春秋荡去 心心追随——回忆与陈汉元老师相处时光》为题,深情叙说了她从1998年开始与陈汉元相识相交的点滴缘分。发言最后,现场播放了三年前由马志丹工作室制作的纪念陈汉元老师短视频,令观众感动落泪。
马志丹。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办公室主任、教授宋素丽以《生命的美感升华——陈汉元先生美学思想初探》为题,精选汉元老师说过的对她影响至深的三句话:“第一句是把‘你懂了吗’这句口头禅,改成‘不知道我说明白了没有’”;第二句是“毛毛细雨湿衣裳,靠的不是一朵独立漂浮的云……人世间绝大多数的事,都不是一己之力可以完成的,一定要懂得合作”;第三句是“年轻的时候可以是‘黄河’,激情,热烈,甚至决堤;中年时,最好还是做‘运河’,平静,舒缓,承载。”这三句话分别改变了她的沟通习惯,职业定位和生命状态。
宋素丽。
国家一级导演彭辉以《老爷子教我弄“板斧”》为题,回顾了陈汉元对他创作上的启迪与鼓励。“老爷子曾在不同场合、不止一次地说道:纪录片必须真实,不然干嘛叫‘纪录片’?而且,纪录片要好看,更要深刻。特别是‘真实’这一点,我一直坚持到今天,任何题材都尽可能去寻求真相,叙述事实,为历史留存一些真实的影像。”彭辉说,好几次跟陈汉元去国外参加电影节,陈汉元都十分感慨地说:“中国纪录片要学习国外纪录片优秀的地方,但也要有自己的特点,不能一味地去迎合,我们中国纪录片也要在国际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彭辉心目中,陈汉元是一位“风趣、睿智、深刻、宽容”的前辈,他鼓励、支持彭辉始终坚持自己独特的创作理念和纪实美学,创作出《平衡》《空山》《忠贞》《浮萍》《我的行囊》等一批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和学术价值的优秀纪录片作品。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和陈汉元从匈牙利参加电影节回国后,彭辉写了一篇《中国纪录片需要张扬个性》的文章,被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年鉴》刊录。
彭辉。
随后现场围绕“我与陈汉元的故事”以及“陈汉元的思想”等话题进行了圆桌讨论,由陈宏担任学术主持。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赵曦分享了她为陈汉元整理书稿的经历,她表示,梳理中国电视过去的50年,陈汉元对中国电视的作用和贡献,其作品涉及范围之广,影响时间之长,恐怕任何人都不得不承认,他是不容忽视的重要一员。
中国作协《文艺报》艺术评论部编辑许莹认为,陈汉元是对真实有极度追求的人,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他的解说词撰写上,“他的表达是名副其实的,撰稿词里不会随意出现‘最’和‘绝对’等词汇,这是值得我们晚辈学习的。”
广州市振兴粤剧基金会副理事长徐劝玉表示陈汉元与广州有着很深的缘分,当年广州纪录片大会升级为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也少不了陈汉元的指导和帮助。资深电视人郭际生认为,陈汉元是中国电视界的“谢晋”,他的文人气质给中国纪录片带来了人文的品质,他的很多“金句”给纪录片带来了点石成金的魅力。此外,广东广播电视台导演马志丹与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宋素丽也分享了与陈汉元先生相处的故事。
从左至右:陈宏、马志丹、宋素丽、赵曦、许莹、徐劝玉、郭际生。
本次活动,宋素丽、马志丹和彭辉还将个人拍摄的与陈汉元先生相关的纪实影像资料捐赠给了国家图书馆和广州图书馆。
广州图书馆代表接受捐赠。
国家图书馆代表接受捐赠。
本次研讨会是“2024纪实影像照见未来”系列公共学术及展映的第三场活动,将自11月29日一直持续到12月29日。据活动主办方介绍,广州图书馆广州纪录片研究展示中心自2018年12月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先后举办了“维尔托夫”“伊文思”“司徒兆敦”等纪录电影大师的学术研讨会,深入挖掘、研究和传播这些已载入纪录片发展史册的大师们的创作理念、创作经历、学术思想和人生故事,对当下纪录片创作和未来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其中,“2024纪实影像照见未来”系列活动是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的主题系列学术活动,也是广州图书馆广州纪录片研究展示中心的公共学术品牌,已连续举办了三年,获得学界、业界、媒体的好评。
采写:南都记者 吴凤思 刘益帆 通讯员 张雷
摄影:宁远燊买股怎么加杠杆
发布于:广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