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公司警告称,在2023-24财年营收下降8%至149.6亿欧元(159.0亿美元)后,本财年营收将再次出现小幅下滑。今年 8 月,英飞凌将其年度收入指导目标缩小至 150 亿欧元左右,此前已两次下调。
东汉末年,乱世纷争,群雄并起,逐鹿天下,以图问鼎中原,统一天下。在赤壁之战后也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势。
虽然天下大势的规律多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统一全国并不奇怪,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最终统一天下,结束乱世的,却不是魏蜀吴三方中任何一个。
三国末期,魏国的统治集团中出现了两方对立的局势,矛盾也愈发激烈。嘉平元年,已经达到古稀之年的司马懿在洛阳发动政变,成为当时朝中真正的掌权者,这次政变史称“高平陵之变”。
(影视剧中司马懿形象)
司马懿夺取政权之后,司马家的权势逐渐覆盖了整个朝堂。司马昭也通过战争覆灭了蜀汉和孙吴的政权,最终统一天下。
司马家族建立了西晋,是长期战乱之后的统一王朝,然而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好不容易夺取的政权,延续不过百年就走向了覆灭的道路。
展开剩余92%甚至是司马家族的后代都遭到了屠戮,无一幸存,这背后又发生了什么呢?
(司马昭)
一、西晋建国,太康之治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司马家的权势日盛。在他去世之后,他的儿子们也延续了权臣之路,甚至可以决定废立皇帝这样的大事情。
司马昭掌权期间发动了攻蜀之战,他的儿子司马炎在即帝位之后覆灭了孙吴政权,至此三国鼎立的局势结束。时隔多年,全国终于又恢复了统一。
西晋的建立承接了三国时期战乱纷繁的局面,在乱世之中,民不聊生,经济退步,国家急需发展,人民也需要休养生息。
(西晋时期全图)
司马炎为了国家发展也是励精图治,改革过去政治举措中遗留的弊端,实行了较为宽松,与民休息的政策。
晋武帝即帝位之后,对于国家当时所处的乱象危局,还是有着非常清晰的认知。
要想稳固自己的统治,让国家从动乱之中恢复和平,使老百姓从流离失所到安居乐业,西晋此时最需要做到的事情就是休养生息。
就像西汉立国之初,无为而治的政策才使得社会从崩溃的边缘,经济凋敝,物资贫乏的局势中走向了繁荣与昌盛,最终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
司马炎为了恢复国力,安抚百姓制定了较为宽柔的政策,让经历多年战乱及曹魏晚期腐败统治的百姓们得以喘息。
(司马炎画像)
在其统治前期,重视农业的发展,鼓励生产,兴修水利,史书上都夸这时的社会是天下平安,人民安居乐业,赋税平均,甚至还有此时天下无穷人的说法,可见社会繁荣景象。
司马炎的重视生产的同时,力行节俭,反对骄奢淫逸,他这样的作风也得到了后世诸多政治家极高的评价。
通过这一系列正向的举措,西晋国力日盛,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恢复,也不再是饿殍遍野的景象,人民安居乐业,四海升平,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太康之治”。
(战争发生图)
在上位者统治期间,有一个词语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居安思危”。在危局乱世之时,自然会想到如何发现问题,减少威胁统治的意外发生。
然而当社会安定,国家统一之后,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会逐渐看不到和平之下暗藏的危险。
司马炎也犯了这样的错误,在和平安乐的局势之下,他逐渐忘记要勤勉于政事,逐渐变得骄奢淫逸起来,甚至在臣子上奏请皇帝制止这种奢靡之时,他都无动于衷。
(司马炎)
二、西晋灭亡,内忧外患在此之后的西晋也逐渐走向了下坡路,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大爆发。晋惠帝即位之后更是爆发了八王之乱。
这时甚至不是别人来攻打西晋,而是王朝皇族内部为了夺取最高的权力和地位,发生了兄弟大乱斗。
这件祸事发生的主要导火索还是司马炎在选择继位者问题上出现的重大失误,他选择了司马衷作为下一任的皇帝。
司马衷这个人该怎么评价呢?王夫之的话非常直白,说司马衷的愚蠢是古今以来无人可比的,国家也是因他而灭亡。
(晋朝世系图)
晋惠帝从小就资质愚钝,智商不高。甚至在一年国家闹灾荒的时候,臣子上奏灾情,他问了一句,没有饭吃的话,那为什么不吃肉粥呢。
灾民连饭都吃不上,又去哪儿吃肉粥啊,如此资质,也难怪王夫之说他愚蠢至极了。司马炎在继位者选择上的失误,直接导致皇权旁落,兄弟阋墙。
八王之乱共历时十六年,诸王之间互相征伐,再加上地方上起义不断。国家又回到了破败不堪的模样,百姓从短暂的恢复之中又走向了混乱。
趁着中原地区乱象频生、国力衰微之际,周边的许多游牧民族就动了心思,于是就建立了数十个大小不等的政权,这一时期也被称作“五胡乱华”。
(晋惠帝)
在内忧外患交叠的情况之下,西晋的国力已经无法支撑政权的稳固。建兴四年长安失守,西晋最终灭亡,游牧民族大举南下,几乎占据了整个中原。
就像是宋朝时期,统治集团举家南迁建立偏安政权一样,晋朝的皇室在政权奔溃边缘选择了南下,在淮河、长江流域一带建立了统治。
至此南方地区是主要是东晋统治范围,而北方中原地区则是五胡十六国,政权更迭变化急速。
(东晋)
三、东晋偏安,无力回天建兴五年,司马睿即帝位,建立东晋,但是他在皇室之中地位不够高。导致很多人都不服他,觉得凭什么让你当皇帝,都是皇家子弟,那我也可以啊。
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司马睿想了很多的办法,总不能一直这样下去,得突破舒适圈,真正成为令人信服的皇帝才是他现在的第一要事。
东晋时期士族门阀非常多,其中琅琊王氏是北方的大族。司马睿能够成功登临帝位,也少不了王氏家族的大力支持。
(司马睿画像)
通过王导的一番筹谋策略,成功拉拢了南方地区士族地主,同时再加上琅琊王氏在北方士族之间的影响力,这才让司马睿的帝位坐的稳当。
统治者自然是要有跟随者,有可以统治的人,那才叫统治者。不然光杆司令一枚,又怎么号令得动天下呢?
也因为此事,司马睿对王家十分看重,可以说是完全信任王导这个人,还称呼他为“仲父”,也就是仅次于父亲的人。
王氏家族此时在朝中的势力几乎占到了四分之三,朝里全是他家的人或者跟他家有关系的人。甚至在司马睿登基,要接受百官朝拜的时候,他都要王导跟他一起坐在宝座上接受朝拜。此时可以说是司马家和王家一起掌握政权。
(王导)
王敦是王导的堂兄,一起协助司马睿建立东晋,也算是开国功臣了,自然是要委以重任的。可这个人素来是有野心的,并不甘于只做一个本分的臣子。
司马睿在上位之后也逐渐发现王家这些人有点不安好心的意思,不能放任他们这么壮大,再发展下去,他这个皇帝就别当了。
于是任用刘隗等其他士族的人,希望借此来削弱王氏的影响力,同时忌惮王敦,疏远王导。
永昌元年王敦,以诛杀刘隗的理由起兵造反,一路打向都城,还自封为丞相。,然而在朝臣们的抵抗之下,他最终没有谋反成功,就在第二次进兵的时候他又病逝了。
但是东晋统治集团之中最大的问题,主要还是在皇权和士族之间的矛盾,而且一直处于臣子强主上弱的情况之下。
(王与马,共天下)
就算王氏在此之后倒下了,别的士族又在下一秒顶上了这个空缺,循环往复,没有止步。没了辅佐司马睿的王氏,还有打赢淝水之战的陈郡谢氏,再者还有收复了洛阳的谯郡恒氏。
再加上集团内部混乱不断,东晋就算是一直有北伐中原的想法,却也无力回天,无法真正实现这个目标。
四、刘裕崛起,司马倒霉东晋此时的结局或许又是重复之前的老路,由朝内的权臣桓氏掌握大权,最终实现帝位更迭。然而历史总是出其不意,杀出了一个刘裕,阻断了桓氏的野心。
刘裕是武将出身,打了不计其数的仗,在政权统治范围内平定了多次叛乱和割据势力,促成了南方的统一局面。
对外还消灭南燕、后秦,重新收复洛阳、长安两个都城及其他失地。如此巨大的军功,直接把他送到了东晋军政第一人的宝座上,官拜相国,封为宋国公,权势无人可比。
(刘裕画像)
历史总是在不断的重复,如今的刘裕就像当年的曹操一般,挟天子以令诸侯又再一次发生。
刘裕直接让中书侍郎缢杀了晋安帝,然后扶持皇帝的弟弟司马德文为帝。没过几年,刘裕取代皇帝,登临皇位,正式覆灭了东晋,改国号为宋,也就是宋武帝。
在他即位之后,吸取了前朝的历史经验。与民休息的同时,削弱地方权力,集中中央政权,整顿吏治,重用寒门子弟,为“元嘉之治”奠定了基础。
社会发展了,国家富强了,百姓也过上好日子了,司马家也该倒霉了。可为什么刘裕对司马家如此深恶痛绝,竟然灭了司马家所有的后代?
刘裕是汉室后人,祖上跟刘邦是亲兄弟,即帝位的时候也是自称为汉室后裔。汉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王朝。在其灭亡之后,汉室后人多番想要扛起兴复的大旗。
(刘邦)
比如刘备,又比如刘裕。刘备在三国格局之中,已经有了些许兴复的曙光了,然而蜀汉没死在曹魏的攻势之下,却倒在了司马家手中。
刘裕与刘备又一些的共同点,不仅都是汉室后人,同时家境都不太好,他对于世家贵族这些人想来也是看不过眼的。而他登基之后,国内影响力最大的世家那就变成司马家了。
除却这两点以外,他屠戮司马宗室之人的原因,还有要出于政权稳固的考虑。
(南北朝前期形势图)
刘裕是从司马家手里拿到帝位的。这些人中难免会有野心勃勃之辈,万一又给他起兵造反,那不又是一个麻烦吗。
而且当上皇帝的刘裕这个时候已经50多岁了,年纪已经不小了,说不定就没几年活头了,他总得给他儿子解决了这一大麻烦,处理掉这个潜藏的隐患。
种种因素加起来做股票配资,刘裕最终决定对司马一族斩尽杀绝,包括他亲自扶持的司马德文在内,无一幸免。
参考材料曹文柱.西晋前期的党争与武帝的对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5) 朴亨宽.论刘裕的家世与执政过程[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 发布于:山东省